過去一年,香港社會走出疫情,逐漸復常,但困難和挑戰也不少。加之全球經濟高通脹、低增長,本港經濟及市民消費力仍較疲弱,貨物出口、金融投資、資產管理市場都面臨壓力。在這種情況下,特首李家超發表的任內第二份《施政報告》自然備受期待。
總體而言,這份《施政報告》令人欣喜,為香港經濟發展及社會各界打了一支強心針,為進一步激發「興」的動能指明了方向。從維護國家安全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到提高治理水平、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等,各方面都提出了新舉措,目標明確,有具體執行指標,整個報告全面準確貫徹「一國兩制」,內容豐富且務實,可以說是一份高質、有誠意的「承諾書」。
本次《施政報告》以「拼經濟謀發展、惠民生添幸福」為題,實際上就是要為香港在由治及興的「興」上作具體指引。報告以維護國家安全為開篇,明確了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和完善網絡安全立法,旨在落實特區的憲制責任,充分展現了擔當。同一篇章中也緊貼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《愛國主義教育法》,提到加強愛國教育對青年、市民、公務員等的重要性,包括成立「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」、新設專館專廳介紹國家發展成就及抗戰歷史,並在公務員的管理中加強落實「愛國者治港」原則。這些都說明了特區政府貫徹「一國兩制」的根本原則,為「興」的動能提供了最大保障。
搶抓國家發展的戰略機遇,是香港激發「興」的動能的必然要求。《施政報告》在這方面着墨甚豐,一方面強調提升競爭力,發揮自身獨特地位和優勢,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;另一方面,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以及東盟、中東等地的區域合作,包括重新規劃沙嶺發展與深圳邊陲的協調發展、與廣東省共同打造「數字灣區」、啟動大灣區公務人員交流計劃、跨境養老新政,積極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新引擎、對接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深圳園區,以及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、以教育作為聯繫內地各省市和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國家的樞紐等措施,重點明確、行動具體,讓人看到發展新方向。當中,特別提出成立「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」和「香港國際廉政學院」,正是有助香港發揮好「一國兩制」下「背靠祖國、聯通世界」以及實行普通法的獨特優勢,更好共建「一帶一路」,發揮香港作為國內國際循環重要節點的角色,有助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,增強「興」的動能。
除了發展經濟上的謀劃,是次《施政報告》在惠民上也展現了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的魄力和承擔,採取積極進取的措施,貫徹施政為民、造福民生的理念。在回應基層最關心的住房方面,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,直指市民訴求的核心,以行動來實現「惠民生謀幸福」的承諾。比如為樓市「減辣」、減股票印花稅、延長二手居屋的按揭保證期等,都為疲弱的樓市帶來「及時雨」;成立「解決劏房問題」工作組,為「劏房」居住環境設最低標準,令貧困市民住得更寬敞一點。鼓勵生育方面,更破天荒給每名新生嬰兒2萬元津貼。
自去年「七一」履職以來,本屆特區政府工作成效顯著,展現了勇於擔當、積極進取、務實貼地的新氣象,成績有目共睹。這讓我們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落實和執行增強了信心。由點及面,無論是香港的整體定位還是未來發展,筆者都認為這份報告值得大家肯定和讚賞。相信特區政府定能繼續團結帶領社會各界,奮進「由治及興」新征程,迎來更美好的明天。正如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結語所言,「只要我們團結一致,包容共濟,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建立一個更美好的香港。」
文:黃冰芬
港區全國人大代表、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主任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